2020年河南“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综述
时间:2020-05-06 来源: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五一”假期,是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假日期间,河南文化和旅游系统遵照文化和旅游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牢固树立“安全至上、科学防控”的理念,坚持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扎实做好旅游景区安全有序开放、科学有效防控,为游客出行筑牢安全屏障。“五一”小长假,河南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有序、文明、和谐。根据各地市报送情况测算,2020年“五一”假期(5天),全省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692.1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9.26亿元,其中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42.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639.49万元。
一、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疫情防控
“五一”假期是民众旅游出行的高峰期,也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节点。河南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对景区开放提出“限量、预约、错峰”指示,提前谋划节日期间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工作。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尹弘、省委宣传部长江凌部长、副省长何金平等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省委书记王国生还在4月30日全省县域经济大会上就假日旅游安全工作专门进行了安排,要求全省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对景区安全有序开放做到认识上有高度、工作上有办法、落实上有手段。要求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加强督促落实和监管、监控,确保万无一失。市、县、乡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党委书记亲自安排、亲自部署、亲自检查,确保了各项管理和疏导措施落实到位。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站在讲政治、顾全局的高度,坚持防控为先、完善防控措施、加强客流管控,全力做好“五一”假期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和疫情防控工作。
二、周密部署工作,确保责任落实
为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省委宣传部牵头,省文化和旅游厅、交通运输厅、卫生健康委、公安厅、应急管理厅等单位共同建立了“劳动节旅游安全协作机制”,每日通报全省文化和旅游市场运行情况,协同做好文化旅游市场的安全调度、应急处理等,形成了工作合力。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河南省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方案》《关于做好重点旅游景区人员聚集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先后召开了“全省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重点旅游景区安全有序开放调度会”,把全省185家4A级以上景区作为工作重点,30家热点景区作为重中之重,强化管控落实。要求各地每日上报检查督导情况和各地文化旅游市场运营情况,并组织全省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不间断进行景区的安全执法巡查,对安全有序开放工作进行动态监控。
三、科学指挥调度,强化问题排查
为切实加强“五一”期间文化和旅游市场调度工作,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每天下午4时召开视频调度会议,通报当日旅游市场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发现的问题,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第一时间向各地市、省直管县传达通报会议精神,第一时间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省委省政府的有关工作部署。为全面整治安全隐患,文化和旅游厅组成10个安全检查组,由厅领导带队,对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进行督导检查,解决景区开放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安全隐患。建立省、市、景区三级联络机制,实行“日报告”制度,每日统计并分析研判景区接待游客情况。加强与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协作,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执法巡查,严查文化和旅游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在不间断的检查排查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同时,加大预约信息的发布力度,及时公布游客流量动态,扩大传播范围,实现精准投送,加强未预约到达景区游客的引导,做好安抚和分流工作,防止引发人员聚集。
四、利用智慧旅游,管控景区客流
(一)提前预测、提前发布。制定了《2020年五一黄金周河南旅游景区限流调控技术方案》,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前预测旅游景区流量情况,做好预警,研究应对措施。
(二)分时预约、分区调控。全面启用智慧景区分时预约系统,推动景区分时预约系统与省级智慧旅游平台、高德地图、12306系统充分对接,提升分时预约服务半径,全省170余家重点景区通过支付宝小程序进行分时预约,在保障接待人数不超过最大限流30%的同时,重点对瞬时入园人数进行管控。龙门石窟景区采取全程无接触式服务,实行线上预约登记、线上实名购票及电子验票、刷脸入园方式,暂不接受未预约者和线下现场购票;云台山景区全面实行线上预约购票制度,游客必须通过云台山官微、携程、美团、百度小程序等渠道预约购票,约满为止,凭身份证验票入园。
(三)实时监测、实时发布。通过省平台、高德地图和景区智慧旅游平台严密监控景区内部和周边实时游客分布情况,并在交通电台、高德地图、官方网站、头条、快手、微博和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和景区现场大屏发布实时消息,为游客提供更全面、更及时的综合信息,有效管控客流。以云台山景区为例,利用智慧旅游平台,及时分析各景点客流情况,增加景区交通车数量,避免“人等车”,做到“车等人”;云台山景区开通了直达单景点专线车,引导游客前往人流较少景点,实现分线路游览。
五、创新丰富业态,优化旅游服务
(一)乡村民宿表现优异。“赏花之旅”、“采摘之旅”“休闲之旅”成为今年“五一”旅游热点。新县在田铺大塆创客小镇、西河湾古村等传统村落和大别山露营公园、绿康源景区等推出亲子课堂、素质拓展、户外露营等研学项目,组织500对亲子家庭参与户外亲子活动,既增加了出游体验性,又有效防止了游客聚集扎堆。今年“五一”假期,特色民宿成为民众旅游休闲的又一热点,全省近100处省级精品民宿入住率超过80﹪。济源王屋山小有洞天精品民宿、焦作云上院子、鹤壁灵泉妙境、三门峡山水隐庐、洛阳元居等30多家民宿入住率100%,节后网上预订也已爆满。
(二)全域旅游优势凸显。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有景无点、有区无界”的全域旅游在分散客流、避免人员聚集上的优势更加凸显。各地在有序开放景区,科学合理管控客流的同时,深入挖掘全域旅游的带动效应,让游客有处去、安心游、玩的好。栾川县“2020年奇境栾川全域乡村旅”、新安县“走进新安、自然心安”活动等,拓展了旅游空间,既满足了的旅游需求,又有效防止了游客聚集扎堆。
(三)夜间旅游经济渐入佳境。节日期间,各地积极推动夜间旅游,促进文旅消费。洛阳的夜游龙门项目、开封万岁山大宋武侠城的“魅力之夜”夜场演艺活动,济源市夜游王屋老街,郑州建业电影小镇的《一路有戏》夜游表演,方特主题乐园的梦幻星河大巡游,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体验,点亮了“夜游经济”,成为假日新亮点。
六、强化监督服务,倡导文明旅游
假日期间,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密切协同、积极联动,认真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和事故信息报送等制度,为假日旅游市场保驾护航,确保了旅游市场安全、有序、发展。切实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监管,严格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及时解决和处理涉旅的各种问题和投诉,全省未发生恶性旅游投诉案件,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无重大舆情事件发生。王屋山、五龙口、黄河三峡等景区“红马甲”志愿服务队,为游客提供免费饮用水、帮助行动不便游客登车等服务,由市民自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在济源牡丹园举着“遵守秩序,文明出行”、“避免扎堆,错峰出行”等醒目的防控防疫提示牌,行走在景区的每个角落,受到游客一致好评。“清明上河园工作人员戴1米长官帽提醒游客保持距离”、“洛阳老君山景区热干面2元一碗”、云台山“蜘蛛侠”清理垃圾等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广受好评。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朝闻天下》《24小时》《新闻直播间》等栏目先后出河南文化和旅游五一假日报道10余条,对河南倡导“无预约 不出游”的举措及智慧旅游的发展运用点赞。河南卫视《河南新闻联播》、《聚焦》、《闻达天下》、《河南午间报道》等栏目每天均有对河南五一旅游市场情况的报道。充分展现了特殊时期,河南上下一心,保障百姓既游的放心,又游的舒心。
一、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疫情防控
“五一”假期是民众旅游出行的高峰期,也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节点。河南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对景区开放提出“限量、预约、错峰”指示,提前谋划节日期间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工作。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尹弘、省委宣传部长江凌部长、副省长何金平等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省委书记王国生还在4月30日全省县域经济大会上就假日旅游安全工作专门进行了安排,要求全省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对景区安全有序开放做到认识上有高度、工作上有办法、落实上有手段。要求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加强督促落实和监管、监控,确保万无一失。市、县、乡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党委书记亲自安排、亲自部署、亲自检查,确保了各项管理和疏导措施落实到位。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站在讲政治、顾全局的高度,坚持防控为先、完善防控措施、加强客流管控,全力做好“五一”假期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和疫情防控工作。
二、周密部署工作,确保责任落实
为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省委宣传部牵头,省文化和旅游厅、交通运输厅、卫生健康委、公安厅、应急管理厅等单位共同建立了“劳动节旅游安全协作机制”,每日通报全省文化和旅游市场运行情况,协同做好文化旅游市场的安全调度、应急处理等,形成了工作合力。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河南省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方案》《关于做好重点旅游景区人员聚集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先后召开了“全省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重点旅游景区安全有序开放调度会”,把全省185家4A级以上景区作为工作重点,30家热点景区作为重中之重,强化管控落实。要求各地每日上报检查督导情况和各地文化旅游市场运营情况,并组织全省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不间断进行景区的安全执法巡查,对安全有序开放工作进行动态监控。
三、科学指挥调度,强化问题排查
为切实加强“五一”期间文化和旅游市场调度工作,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每天下午4时召开视频调度会议,通报当日旅游市场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发现的问题,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第一时间向各地市、省直管县传达通报会议精神,第一时间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省委省政府的有关工作部署。为全面整治安全隐患,文化和旅游厅组成10个安全检查组,由厅领导带队,对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进行督导检查,解决景区开放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安全隐患。建立省、市、景区三级联络机制,实行“日报告”制度,每日统计并分析研判景区接待游客情况。加强与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协作,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执法巡查,严查文化和旅游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在不间断的检查排查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同时,加大预约信息的发布力度,及时公布游客流量动态,扩大传播范围,实现精准投送,加强未预约到达景区游客的引导,做好安抚和分流工作,防止引发人员聚集。
四、利用智慧旅游,管控景区客流
(一)提前预测、提前发布。制定了《2020年五一黄金周河南旅游景区限流调控技术方案》,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前预测旅游景区流量情况,做好预警,研究应对措施。
(二)分时预约、分区调控。全面启用智慧景区分时预约系统,推动景区分时预约系统与省级智慧旅游平台、高德地图、12306系统充分对接,提升分时预约服务半径,全省170余家重点景区通过支付宝小程序进行分时预约,在保障接待人数不超过最大限流30%的同时,重点对瞬时入园人数进行管控。龙门石窟景区采取全程无接触式服务,实行线上预约登记、线上实名购票及电子验票、刷脸入园方式,暂不接受未预约者和线下现场购票;云台山景区全面实行线上预约购票制度,游客必须通过云台山官微、携程、美团、百度小程序等渠道预约购票,约满为止,凭身份证验票入园。
(三)实时监测、实时发布。通过省平台、高德地图和景区智慧旅游平台严密监控景区内部和周边实时游客分布情况,并在交通电台、高德地图、官方网站、头条、快手、微博和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和景区现场大屏发布实时消息,为游客提供更全面、更及时的综合信息,有效管控客流。以云台山景区为例,利用智慧旅游平台,及时分析各景点客流情况,增加景区交通车数量,避免“人等车”,做到“车等人”;云台山景区开通了直达单景点专线车,引导游客前往人流较少景点,实现分线路游览。
五、创新丰富业态,优化旅游服务
(一)乡村民宿表现优异。“赏花之旅”、“采摘之旅”“休闲之旅”成为今年“五一”旅游热点。新县在田铺大塆创客小镇、西河湾古村等传统村落和大别山露营公园、绿康源景区等推出亲子课堂、素质拓展、户外露营等研学项目,组织500对亲子家庭参与户外亲子活动,既增加了出游体验性,又有效防止了游客聚集扎堆。今年“五一”假期,特色民宿成为民众旅游休闲的又一热点,全省近100处省级精品民宿入住率超过80﹪。济源王屋山小有洞天精品民宿、焦作云上院子、鹤壁灵泉妙境、三门峡山水隐庐、洛阳元居等30多家民宿入住率100%,节后网上预订也已爆满。
(二)全域旅游优势凸显。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有景无点、有区无界”的全域旅游在分散客流、避免人员聚集上的优势更加凸显。各地在有序开放景区,科学合理管控客流的同时,深入挖掘全域旅游的带动效应,让游客有处去、安心游、玩的好。栾川县“2020年奇境栾川全域乡村旅”、新安县“走进新安、自然心安”活动等,拓展了旅游空间,既满足了的旅游需求,又有效防止了游客聚集扎堆。
(三)夜间旅游经济渐入佳境。节日期间,各地积极推动夜间旅游,促进文旅消费。洛阳的夜游龙门项目、开封万岁山大宋武侠城的“魅力之夜”夜场演艺活动,济源市夜游王屋老街,郑州建业电影小镇的《一路有戏》夜游表演,方特主题乐园的梦幻星河大巡游,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体验,点亮了“夜游经济”,成为假日新亮点。
六、强化监督服务,倡导文明旅游
假日期间,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密切协同、积极联动,认真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和事故信息报送等制度,为假日旅游市场保驾护航,确保了旅游市场安全、有序、发展。切实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监管,严格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及时解决和处理涉旅的各种问题和投诉,全省未发生恶性旅游投诉案件,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无重大舆情事件发生。王屋山、五龙口、黄河三峡等景区“红马甲”志愿服务队,为游客提供免费饮用水、帮助行动不便游客登车等服务,由市民自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在济源牡丹园举着“遵守秩序,文明出行”、“避免扎堆,错峰出行”等醒目的防控防疫提示牌,行走在景区的每个角落,受到游客一致好评。“清明上河园工作人员戴1米长官帽提醒游客保持距离”、“洛阳老君山景区热干面2元一碗”、云台山“蜘蛛侠”清理垃圾等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广受好评。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朝闻天下》《24小时》《新闻直播间》等栏目先后出河南文化和旅游五一假日报道10余条,对河南倡导“无预约 不出游”的举措及智慧旅游的发展运用点赞。河南卫视《河南新闻联播》、《聚焦》、《闻达天下》、《河南午间报道》等栏目每天均有对河南五一旅游市场情况的报道。充分展现了特殊时期,河南上下一心,保障百姓既游的放心,又游的舒心。
*除《河南旅游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河南旅游网立场。
编辑:Kong2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