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2020年河南非遗“十件大事”,这一项项出彩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全省非遗工作者用奋斗的汗水践行初心和使命。
1.“太极拳”项目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0年12月17日20时35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宣布,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太极拳成为我国传统武术类第一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河南省第一个牵头申报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太极拳申遗成功,对于进一步推动太极拳等“中国功夫”品牌走向世界、凝聚保护传统文化的共识、促进中华文化在海内外传播、增强文化自信等具有重要意义。
太极拳申遗成功后,经文化和旅游部同意,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焦作市人民政府以“共享太极 共享健康”为主题,共同组织了太极拳传承发展大会系列活动,主要包括开幕式、座谈会、七大社区汇演、群众性活动等。通过中央、省、市主流媒体权威发声、自媒体助阵,使太极拳达到了覆盖20亿人群的国际传播效果,为提升太极拳乃至河南省的知名度,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做出了贡献。
2.成功创建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20年6月3日,文化和旅游正式批复同意洛阳市设立“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至此,我省共有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国共有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洛河交汇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总和,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河南省洛阳市行政区域为社会环境依托,以洛、伊、瀍、涧等河流及洛阳盆地一带平原、丘陵、山地复合地貌为自然环境依托,核心保护区为洛阳市城区及孟津县、新安县、洛宁县、偃师市。2011年10月,我省建立了省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2019年6月,启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工作。经文化和旅游部初审、专家答辩会、考察评估等程序,2020年6月,正式批复同意洛阳市设立“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3.非遗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省非遗传承人充分发挥特长,通过编排文艺节目、开设线上非遗公开课、创作非遗作品等形式,推出了河南坠子《村支书》、非遗公开课等一大批短小精悍、易于传播的抗疫专题非遗作品,配合宣传抗疫常识,鼓舞一线抗疫人员士气、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传统医药类非遗传承人和项目保护单位积极向民众宣传科学疫情防控知识,利用传统医药技能直接参加患者救治工作。全省非遗保护单位、企业、传承人积极参与捐款捐物,捐赠财物近3000万元。省文化和旅游厅下发了《关于征集“非遗战疫,我们在行动”—河南省疫情防控非遗先进事迹和优秀作品的通知》,面向全省征集疫情防控先进事迹和优秀作品,并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进行了专题宣传。
4.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在洛阳市开工。
2020年4月11日,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在洛阳市动工。该项目位于洛阳市洛龙区古城路与龙门大道交叉口东南角,占地93亩,规划建筑面积约18.5万平米,总投资18亿元,计划2021年10月竣工,建设期18个月。项目主要包含非遗展示馆、非遗书城、非遗学术交流中心、非遗古街。预打造集珍品收藏、陈列展览、活态展示、教育研学、互动体验、公众服务、创意产业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设施。该项目是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河南省、洛阳市两级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展示黄河历史风貌的重要窗口,感知黄河风土人情的重要载体,弘扬黄河文化活的名片,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5.成功组织河南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会场首次设在景区。
2020年6月13日前后,重点围绕传统体育、传统医药和餐饮类非遗项目,全省广泛开展非遗展演展示、宣传传播、研讨交流等活动328场。其中主场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焦作市云台山景区进行,主要包括开幕式及《为了人民健康》非遗展演、非遗购物节、微视频展播、随手拍大赛、知识有奖竞答、课堂抖音直播等6项内容。据不完全统计,共有中央电视台、河南新闻联播等44家省内外主流媒体对大会进行了报道,10余个直播平台进行了在线直播,网络相关话题量阅读量约2163万人次,直播观看人数超过928万人次。
6.成功举办首届“河南省非遗曲艺展演周”。
为贯彻文化和旅游部《曲艺传承发展计划》要求,以展演促保护、促传承、促弘扬,2020年10月,河南省非遗曲艺展演周系列活动在河南郑州举行。此次展演周活动汇聚了河南省主要曲艺种类和主要代表性传承人,近20个曲艺品种、约400名演员通过专题演出、传统大书专场、曲艺轻骑兵演出等形式,向广大观众展示了近年来河南曲艺保护传承的最新成果。万余名现场观众和500余万人在线观看了演出,实现了“曲艺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同时,按照“五个一”的要求开展曲艺记录及档案收集工作,即:一批个人以往演出照片、一批个人常演代表书目曲目的曲本与乐谱、一批个人常演代表书目曲目的音视频、一张《曲艺人才信息采集表》、一场现场访谈。共视频采访16人,录音采访75人,拍摄照片11000余张,编辑完成演出视频24个小时,完成曲艺人才信息采集表55份,收集各类资料70件(套)。
7.举办“老家河南,黄河之礼”2020国际文旅创意设计季活动。
“老家河南 黄河之礼”2020国际文旅创意设计季活动聚焦河南省内黄河流域九个地市的非遗资源及相关文化旅游内容,通过腾讯“科技+文化”的数字创意能力,以数字化、国际化、时尚化、品牌化为目标,将河南具有丰富黄河文化内涵,地域性、标志性的非遗IP打造转化为“黄河之礼”。2020年12月22日,首个河南非遗数字馆官方微信小程序“老家河南黄河之礼”上线,设有“探索”“全景博物馆”“传习”“资讯”“礼物”等板块,不仅将黄河非遗“吃喝玩乐”一网打尽,还可以让人深入了解它们的演变以及非遗传承人的故事,直观感受非遗魅力。同时,汴京八景汴绣丝巾等6款黄河非遗文创产品率先在“礼物”板块上线预售,可以直接点击购买。
8.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协同机制秘书处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设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工作,2020年10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印发《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协同机制工作方案》,决定建立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协同机制,协同机制秘书处设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要承担协同机制日常工作事务,完成召集人交办的其他工作。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抽组人员成立工作专班,先后承办了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协同机制会商活动,2020年度黄河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研修班等。
9.沿黄九省暨第四届晋冀鲁豫传统戏剧展演活动在洛阳市举办。
2020年12月13日至12月30日,“沿黄九省暨第四届晋冀鲁豫传统戏剧展演活动”在洛阳市举办。活动共邀请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山东、河北等10个省区的11个省级以上传统戏剧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参演,可谓是好戏连台,精彩不断。同时,2020年4月10日至5月10日,洛阳市还举办线上沿黄九省区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完成“沿黄非遗重点项目推介活动”H5发布12期,推送项目74个,微信推送文章累计6万人次,3200余人报名参与黄河非遗守护人网络征集活动,累计浏览人数121.6万人次。
10. 我省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在全国活动中亮点频现
我省光山花鼓戏入选中国非遗博览会“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非遗情缘”专题展;全省12个民俗非遗项目共计1818名非遗传承人和群众演员参加2020年央视春晚,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河南非遗的魅力;平乐郭氏正骨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郭艳幸、陈氏太极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正雷、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柴战柱、河南省国脉文化产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翔入选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候选人名单;信阳市毛底布鞋手工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建华入选全国非遗扶贫优秀带头人;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高群生、孟津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畅杨杨、郏县金镶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冰、洛宁竹编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守明入选全国2020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信阳皮影戏入选全国“非遗进校园”十大创新实践案例;焦作市“太极功夫之旅”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