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605年,是当时全世界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 ,相继成为隋、唐、五代和北宋都城,是当时世界政治、商贸和文化娱乐中心, 前后沿用530余年,是中国古代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迁都洛阳,称东京,609年改称东都。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颁布《建东都诏》定洛阳为东都,实行两京制。唐睿宗光宅元年(684年)改东都为神都。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改唐为周,定都洛阳。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东京。
隋唐洛阳城“中兹宇宙,均朝宗於万国”,分为宫城(紫微城)、皇城(太微城)、外郭城(神都城/金城) ,含嘉仓城、东城和上阳宫,全域约51.9平方千米, [9] 开有城门8座、3市109坊。
隋唐洛阳城按“天人合一” 理念设计,以皇宫紫微城为核心,象征天帝居所紫微宫,占地面积4.2平方公里,是北京故宫的6倍,被誉为万宫之宫。奠定了中国宫城的基本格局,是隋唐以后宫殿建筑的范本,被宋代皇宫、元朝皇宫、明清故宫所仿效。
隋唐洛阳城具有突出价值,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拥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其平面布局、建筑形制不仅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而且对东亚各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渤海国的龙泉上京、中京、东京,以及日本平城京(奈良)、平安京(京都)等五座都城的规划设计都明显受到隋唐洛阳城的影响。
隋唐洛阳城遗址位于今洛阳市区及近郊,南望龙门,北依邙山,东逾瀍水,西至涧河,洛水横贯其间。
195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城址进行全面的勘测,1959年开始对城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一直持续至今。
196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世纪90年代,洛阳市在编制第三期城市总体规划时,确定隋唐洛阳城城南半部约22平方公里遗址作为绿地保护起来,创造了在市中心黄金地段保存超大面积文化遗址的范例。
2005年,国家启动大遗址保护工程,隋唐洛阳城作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首批36处大遗址之一,被列入重点保护。
2019年,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成功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